强化“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要素支撑

时间:2018-04-19   打印 关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全新的事物,在合作中有些不同意见是完全正常的,只要各方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就一定能增进合作、化解分歧,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让共建“一带一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人文交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推进民心相通、增强政治互信、深化经贸合作,发挥国家关系稳定锚、务实合作推进器、人民友谊催化剂的作用。

自“一带一路”倡议发出以来,我国秉持丝绸之路精神,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有力推进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政党、智库、青年、城市、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合作,不断拓展人文交流的宽度和深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继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要系牢人文交流纽带,强化“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要素支撑,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基础。

强化资金支持。要发挥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东欧“16+1”金融控股公司、国家开发银行等开发性政策金融的支持作用,给予“一带一路”建设中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领域合作一定资金支持;引导政府科技计划资金,如科学研究基金、重点研发专项、重大专项等,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研发、技术交流等活动给予资金支持;探索设立“一带一路”建设教育合作、卫生交流、城市发展、智库交往专项资金,支持我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开展相关领域合作,共同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同时,鼓励社会资本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进入相关投资领域,积极支持中国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走出去”。

强化人才支撑。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桥梁和纽带。随着“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不断深入和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供需对路的语言人才需求日益旺盛。对此,要继续加强国家语言能力建设,借助孔子学院等已有的公共外交平台,创新语言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多样化语言服务,着力培养既熟悉中国国情、又了解当地文化,既掌握中国政策、又精通当地语言的多层次语言人才,铺好“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语言之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关涉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政党等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方面,可重点支持我国与重要战略伙伴国家或节点城市探索合作办学模式,成立“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基地;在我国产业投资集中地,可探索产教合作办学模式,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尽快弥补人文交流中的人才缺口。强化人才要素的支撑作用,既要坚持“请进来”,扩大海外杰出青年学者来华留学、工作规模,合作共建一批类型广泛、辐射力强的培训基地和培训中心,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发展、教育合作、文化交流等输送优秀人才;又要坚持“走出去”,开展多领域志愿服务,选拔派遣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着力解决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更好满足沿线国家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需求。

强化信息支撑。为了使“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合作更加务实高效,要利用多渠道多途径持续做好信息的收集、甄别、加工和共享工作,建立人文交流数据库和案例库,基于事实、数据和专家智慧,加强深度分析,做好综合研判,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以“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为例,要认真梳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科技状况、优势领域、重点机构、发展需求、合作态势等,把握合作中的风险点,动态监测评价合作成效,为“一带一路”科技领域合作提供务实管用的咨询服务。同时,要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信息交流沟通,构建全媒体时代的合作新平台,在信息共享、人员培训、媒体发展方面深化合作交流,讲好各方共建共享故事:既讲好“一带一路”上的传统友谊故事,让历史为现实和未来注入信心;也要讲好新时代中外共建“一带一路”的新故事,充分挖掘代表性项目、企业的故事,为更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增添动力。

(作者:周黎,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上一条: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下一条:李克强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 优化发展环境 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