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所高校发布一流本科《成都宣言》:师德师风是第一标准

时间:2018-11-07  澎湃新闻 打印 关闭


2018年6月22日,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新闻发布会在四川召开。

6月22日,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新闻发布会在四川召开。会上,针对改进教师评价方式,如何落实坚持以师风师德作为第一评价的标准任务问题,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在回答澎湃新闻(www.thepapepr.cn)提问时表示,师德师风的建设至关重要,相关建设的内容落地,谁来抓,抓到什么程度,需要通过一些重要机制,就复旦大学而言,师德师风是与党建结合。

“教师具体的评价,党组织要发挥评价的作用,要在考核晋升中能够体现,我们把这些(师德师风)列为必要审核的内容。”他表示,目前复旦大学在师德师风制度建设方面跟教育部的要求还有差距,正在顶层设计上加大力气,建立长效机制。

川大:一票否决踩师德“红线”教师

会上,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则补充表示,在他看来,师德师风的考核评价需要建立三个机制。其中,首先要明确评价的基本标准,分清合格、不合格、优秀之间的差别。“川大高一等的标准是三句话,叫品德高尚、学术卓越、教学优秀。低一点的标准在师德师风规范里面列了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红线’,不能踩,踩了‘红线’就一票否决。”王建国说。

标准明确之后,四川大学建立和完善了师风师德考核评价机制。“我们有校领导、学院的领导以及系主任对教师考核评价,教师之间的评价,教师的自评。”王建国说,除此之外,四川大学还有两大考评“利器”——退休教师和学生。

“学校有一支庞大的督导员队伍,一些退休的教师、有经验的教师,他们不打招呼就去听课,可以反映各方面的情况。另外,每到期末,学生对任课老师要进行评教,优秀的老师、出现一些问题的教师,都能通过这些考核评价机制比较充分地反映出来。”他介绍,在完成评价后,四川大学不但会重奖优秀和卓越的老师,对踩“红线”的极个别老师也会按规定处理。

高教司:要实现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

一票否决“踩红线、破底线”的教师,教师评价体系露出利牙。但另一方面,评价体系更应展现出强大推动力,激励教师深度参与本科教育改革。对于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许宁生用三句话简洁作答:“要让教师有激情、有使命感,还要被正确导向。”其中,激情来自于给教师提供给广阔的创新改革空间,使命感来自于参与国际竞争,而学校的作用在于告知正确方向与底线。

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也着重强调,在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时,打造一支育人队伍必不可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他表示,把高校现在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一项硬任务真正的建好,“要使老中青教师都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充电’‘加油’”。

同时,他提出,要大力推动有崇高荣誉称号的名家,比如说院士、千人、万人、长江学者、杰青等高层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学一线,实现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要给老师有“三个有”,有奖励、有保障、有规范。有奖励就是对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要加大奖励力度。有保障就是对主要从事教学工作人员要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额度。

150所高校联合发“成都宣言”

除了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高要求,对于下一步本科建设工作,吴岩还指出,将坚持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突出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的基础地位。另外,各高校要把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作为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抓手。

“本科教育专业建设,不是金字塔,而是五指山,也就是各类高校都有国家队,各类高校都有一流专业,要把各类专业放到各类高校里边。”吴岩形容道。

他坦言,学生的实践教育一直是突出的短板,接下来要致力于“四合作”和“四协同”。同时,持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抢抓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先手棋”。落实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范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合格评估,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新时代高等教育40条,开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级专业认证等举措。

会议最后,发布了《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暨(成都宣言)》,150所全国高校汇聚成都共同承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将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致力于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提升内涵、领跑示范、变轨超车、公平协调、开放合作以及开拓创新。

附:《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为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我们150所高校汇聚成都,发出如下宣言:

一、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培养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范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扑面而来,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只有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核心使命,造就一大批堪当大任、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才能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追根溯源,自现代大学诞生以来,无论大学的职能如何演变,人才培养的本质职能从未改变、从未动摇。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我们将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基固本。我们将把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作为高校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三、我们致力于立德树人。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鲜亮底色”。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发展素质教育,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交给学生打开未来之门的“金钥匙”,让他们能够敏锐地洞悉未来、自信地拥抱并引领未来。

四、我们致力于教书育人。我们将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奖励力度,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享受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职业幸福。

五、我们致力于提升内涵。我们将着力建设高水平教学体系,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推进课程内容更新,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及时纳入教材;推动课堂革命,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建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和自觉行为。

六、我们致力于领跑示范。我们必须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大胆改革、加快发展,形成领跑示范效应。加快建设新工科,推动农科、医科、文科创新发展,加强基础科学和文、史、哲、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造就源源不断、敢闯会创的青春力量。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把“四个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

七、我们致力于变轨超车。我们将深入推进“互联网+高等教育”,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推动高等教育变轨超车。大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打造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重塑教育教学形态。加大慕课平台开放力度,打造更多精品慕课,推动教师用好慕课和各种数字化资源,实现区域之间、校际之间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八、我们致力于公平协调。我们将围绕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将学校发展规划与经济带、城市群、产业链的布局紧密结合起来。积极配合国家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推动中西部地区加快现代化进程。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的“集聚-溢出效应”,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导向,增强高校的“自我造血能力”,激发内在动力、发挥区域优势、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九、我们致力于开放合作。我们将汇聚育人合力,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教科结合,健全高校与实务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打造“留学中国”品牌,积极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

十、我们致力于开拓创新。改革是第一动力,创新是第一引擎,要成就伟大的教育,教育创新就不能停顿。近代以来,世界强国的崛起和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都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变革创新。中国要强盛、要复兴,要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首先必须成为世界主要高等教育中心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我们将紧紧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人才培养的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洪流奔涌向前,携手更多高校和社会各界,汇聚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

上一条:人民日报社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下一条:全面把握新时代要求 全面振兴本科教育 在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上的讲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