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正做到了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机机被从河里拉上来时,坐在地上大哭:“老天啊!你为什么不把我这个老头带走啊!”
“如果没有责任心,在危险面前,谁也不会站出来。”得知罗州仁青牺牲的噩耗,茸安乡党委书记杨晓飞痛心不已。在他的心中,罗州仁青这样的村官可是乡党委、政府的得力助手。
“遇到这样的重大灾情,要在第一时间响应,还得靠村干部。”杨晓飞说,“如果等乡干部接到通知再下村,就慢了。今年灾情重,受灾面积大,全乡19名乡干部根本忙不过来。”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距乡政府86公里的格尔登玛村至今未覆盖手机信号。去年底当地建成光伏电站后,才有了建设通信基站的条件,通信运营商正计划于今年7月调试设备。
在这个艰苦的民族地区,罗州仁青牺牲在了上报灾情的路上。换作其他地方,这样的任务一个电话就能完成。
2010年,罗州仁青从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他考到了阿坝最偏远的茸安乡,又被分配到了茸安最偏远的格尔登玛村,担任村主任助理。
“那里没通水泥路,没有手机信号,更没有WiFi。”和他同一年参加工作的阿坝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季永兰感叹,“但仁青一直坚守在那里,一干就是5年。”
季永兰后来才知道,罗州仁青的一位堂哥是阿坝县的一位局长,但他没有动用这层关系为自己安排一个好点的工作岗位,哪怕被安排到乡政府所在的村子,条件也比现在的好得多。
“他真正做到了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季永兰这样评价这位同龄人。
他把太多的时间花在了村子里
罗州仁青也尝试过报考公务员,但是失败了。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工作状态。乡里有年轻同事向他抱怨:事情太多,永远也干不完,太累了。他总是宽慰说:年轻就该加倍努力,等到老了才有美好回忆。
刚工作的时候,罗州仁青花了不少时间学习语言。他家在若尔盖县,而他所服务的阿坝县茸安乡的语言是安多藏语。为了和村民沟通,他花了不少时间,学会了安多藏语。
他的时间还花在了不少“份外事”上。参加工作的第二年,看到茸安乡第一小学的孩子衣衫破烂,他就通过大学同学和网上求助的方式,为孩子募捐衣服。他还自掏腰包,为孩子定做了一批耐穿的牛仔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