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在线>>文明创建>>正文

爱是一种坚定的信仰

时间:2016-05-12   打印 关闭


爱是一种坚定的信仰

阳意 上海师范大学

平凡的穿着、平和的语言、平静的神态,娓娓道来的故事,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她叫孙雅艳,现任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同时兼任2013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辅导员等工作。2000年她考入上海师范大学。她说,无论在学生时代,还是在职业生涯中,有数不清的老师兢兢业业、言传身教,使她深受教育之爱、教师之爱的滋养;上海师大“厚德、博学、求是、笃行”的校训,也给予她无穷的精神食粮。

爱是教育的灵魂,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只有和学生交心,才能被学生接纳。2003年9月,孙雅艳走上了辅导员的岗位。工作以来,她始终坚持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和潜能,用笔触把感动的片断一一记录,形成了共十余万字的《我爱我生手记》。这个看似微小的举动感动了许多的人。一位学生说,一个老师能记得我的一举一动,证明你真的很在乎我们;一位学生家长看了手记后说,连我自己对孩子都快失去信心了,没有想到老师却还充满信心;手记也成为她反省自己,不断提高的平台。

2010年,因工作的需要,她从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轮岗到谢晋影视艺术学院。一个已经走上教师岗位的毕业学生说:“在您带的所有学生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能看得出您总是迫切地希望能给每位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塑造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学生干部的培养,学生党员的培养,校外活动的参与……这些都无不渗透着您的心血。如不是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引导,我怎能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如不是您积极收集各种招聘及社会实践机会,我们怎能得到如此多的实践经验,我们的简历怎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我想最好的回报方法便是将您的这份责任心带到我的工作岗位上,让身受其益的我也能做一名全心全意服务于学生的好老师。”

随着网络化成为当代大学生交往生存的重要方式,随着社会价值对财富成功等外在符号的有偏向引导,以及辅导员管理半径的扩大,当代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渐渐出现了一种心灵隐匿的现象。如何走进学生心灵,触发其心理完善功能已经成为做好思政工作的难点。孙雅艳在村小做老师时经常去做家访,那种默契让教育变得很亲近、很轻松,虽然今天的教育对象发生了改变,但那种使人信赖、令人亲近的方式应该是共通的。于是她将“家访”列入了自己的工作日程。孙雅艳面对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至今家访107名大学生,从上海到江苏、浙江、江西、广西、吉林等地。刚开始家访时,她有些害怕见到家长,怕复杂路线会把自己弄迷糊了,怕学生和家长不欢迎;而最后被学生一个个关心的短信,一个个来回到车站接送的身影所化解。家访中听到最多的是:“想不到老师会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家访。”一次,到吉林家访,当身患重症的学生妈妈拥抱她流着泪说:“今天见到您,真是太高兴了,能把孩子送到您这里真是太放心了。”这份深沉的爱让孙雅艳深深地动容,这份家长寄予的厚望,社会赋予的使命让她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学生的家中。那些密密麻麻的公交线路图和一个个家访故事,形成了7万多字的《走进学生》家访手记。这一探索让她知道了,走进学生才能做到急学生所急,给学生所需,解学生之忧,走进学生,了解学生。

孙雅艳从2001年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列,至今已有14年,她将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2004年至今,她13次组织并带领大学生赴安徽、广西、贵州和四川灾区等地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凝聚集体精神,敢于担当社会责任并培养对西部贫困地区的爱心。在她的引领和感召下,多名学生赴西部开展社会实践和支教活动。

孙雅艳曾参加团中央“中国扶贫接力计划”支教团,主动要求到最偏远的山区支教。在支教地,她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走遍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18个村52个屯的300多名学生家庭。家访时,她经常会随身携带着一个厚厚的大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14万多字的支教心得和家访手记。她通过各界爱心朋友和母校为支教地建立了爱心图书站、青少年活动中心电脑室等;她还主动联系,利用上海优质资源,通过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为广西支教地免费培训几十名中小学教师。

孙雅艳在给一位中国扶贫接力计划志愿者校友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常为那些我所知的或是所不知的贫困的人而难受,或许人一生中想要得到的东西太多,但是人生的价值是在不断的奉献中体现的。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竭尽全力帮助身边的贫困同学。每当发现自己的存在能为别人带来一点点温暖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因为我有存在的价值!”这些年,她资助了多少学生,多少钱,具体的数字,恐怕她自己也没具体统计过。

在这么多年的帮扶过程中,许多山里的学生早把孙雅艳当成了他们的知心姐姐。受她帮助的学生用最单纯的方式,来表达对她的尊敬和感谢。有的赠她生日贺卡;有的亲手编制五角星送给她;有的用边角不齐的白纸画上卡通小图,并写着“祝老师教师节快乐”送给她。这。这些都被孙雅艳用心保留下来,并用胶水粘贴到记事本上,足足用了一本百余页的本子收集。

“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些年,孙雅艳不停地付出,也努力地汲取知识的营养。在教学上,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她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她担任形势政策课和校、院党校党课教师,备课认真,授课受学生欢迎。在科研上,她结合工作需要和个人兴趣,已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我爱我生”育人理念,初步确立了比较系统的实践育人方式。以此为基础,她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大学生社会责任养成研究》,作为主持人成功申报上海市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她还在国内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的确证困境及其应对》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13年,孙雅艳被录取为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

或许,她并没有多么壮烈的言行举止,但却如和风细雨般滋润了学生的心田、感动了身边的人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她在实现着“让更多的孩子感受老师的爱心、让更多的孩子享有读书的快乐”梦想,她在朝着梦想所走过的每一个脚印里,都留下了不懈的奋目标和坚定的人生信仰。

上一条: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条: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