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信故事】三代传承 一个气象世家的成信记忆

时间:2016-10-04  彭 忆 打印 关闭


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气象世家,从爷爷到孙女,一家三代都毕业于我校。我们有幸在2016年暑假邀请到这一家三代返回到母校,向我们讲述一个气象世家的成信记忆。他们是

爷爷:刘晓华1953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班

爸爸:刘 鹏 1984年考入成都气象学院气象专业

女儿:刘冠英 2011年考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不忘初心 和成信一起成长

1953年,刘晓华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成为第四期学员。那时正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切百废待兴,同时也是国家布局和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时候。今年已81岁高龄的刘晓华爷爷,精神饱满思维很敏捷,回忆起当年在气象干部训练大队的学习和生活历历在目。

回想当时的学习,刘晓华说,当时学校都是一年制,也不分专业,学一科、结业一科,无论学习还是考试都很注重实践。虽然各类设备极不齐全,但学生拥有满腔的热情和主动探索的精神。严谨的教风、严实的教学、严格的要求,这是大家对母校的印象,也为母校赢得了“工程师摇篮”的美称。在他的身边,就有不少本校毕业的学生在工作中很快就成为行业的专家和骨干。

他说,母校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很注重育人。从入校时候的新奇,到不适应再到适应,当时以部队管理的母校培养了大家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严谨认真的作风,帮助大家树立了朴素的革命理想。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入校,学校领导彭平处长就给全体学员们讲政治课,在校期间,志愿军战士还到校为学员们做报告。母校将刻苦努力、坚韧不拔、严谨认真的作风镌刻在这一代成信人身上,成为他们的优良品质和前行的力量。

毕业后,“当时没有畏惧,也没有担心,就一个信念,服从祖国的需要,就是这种信念支撑着我。”刘晓华回忆起当时离开成都的时候,那种使命感让他无所畏惧。正是因为这样一份初心,刘晓华带着组织的嘱托,前往最艰苦的地区之一新疆工作。带着铺盖卷,从成都坐火车(没有座位的货车)到兰州,再从兰州换乘卡车,并在九泉、哈密转车3次,一路颠簸了12天才到目的地乌鲁木齐。从此,他一直扎根于新疆,做气象装备保障工作,并为新疆建立了气象工作网。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这一生所做的工作对全疆的气象事业很有意义。

时隔60余年,当刘晓华再次回到母校时,眼前的一切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现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很完善,学校的环境、教学楼、图书馆和实验室,都产生了质的飞跃,相信成信大一定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传承梦想 在成信开始起航

刘鹏于1984年考入成都气象学院气象专业。当他回忆起高考被录取的时候,满脸的自豪与幸福。当年被新疆大学和成都气象学院同时录取,他坚定地选择了成都气象学院气象专业。这个选择并不是随意而成。从小到大,他都对父亲读书的时候在学校观测台前的班级合影很感兴趣,从而喜欢上了气象行业,喜欢上了这所学校。入校的时候,他随身还携带这这张珍贵的照片,在人南校区寻找到了父亲当年照相的观测台,感受到了父亲对学校深深的情谊。

回忆起在成气院的日子,刘鹏对当时拼搏的劲头记忆犹新。“当时同学们都是从全国各地考来的优秀学生,大家学习都很刻苦,学校要求也非常严格。我是新疆考过来的,基础要比别人薄弱,自然更要比别人多一份努力。”他说,“母校优良的教风学风、严谨的学术氛围,几乎是‘与生俱来’,并一直延续至今。”

当年,除了专业的学习已经形成系统外,学校的学生活动也很丰富,演讲比赛、各种讲座、学生舞会等种类繁多,大大提升了校园的人文气息。尤其是当时学校还邀请到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模做报告,同学们争相索要英雄的签名,崇拜得不得了,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国奉献之心。

他还谈起,当时学校想尽办法通过世界银行贷款,为师生购置了中型计算机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又大量购置社会欣羡的计算机,建立起学校的第一个机房。这在当时是其他普通省属高校所不能比肩的。机房的建立,使得学校教学科研条件上了一个台阶,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虽然28年过去了,刘鹏谈起母校依旧是满怀感激。

再续前缘 做第三代成信人

刘晓华的孙女刘冠英是个标准的90后,虽然自小在沈阳长大,从小的耳濡目染让她对成信也多了一份好奇和向往,成信情结在心中生根发芽。

2011年,刘冠英考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来到了爷爷和父亲曾经学习生活过的地方。这时,学校的专业分布更全面、硬件设施更齐全、教学模式更先进、学生人数更庞大,这一切与当年爷爷、父亲读书的时候相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在毕业前夕,2015年4月,学校成功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她有幸成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第一届毕业生。

从爷爷时的部队管制到如今的开放办学,从当年的纯手工操作到现在的各种新型仪器,从编码邮电发报到现在的电脑网络传输,学校在发展,气象科技在发展,不变的是母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健康心智体魄、良好人文素质、系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赤子心声愿成信精神永传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刘晓华勉励成信学子。他说,认真踏实的性格是从事气象观测高精确度所传承下来的,那就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

刘鹏说,如今“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校训,正是成信人精神的一种继承与发扬;如今“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正是多年来学校办学思想的一种凝练。他衷心祝愿母校越办越好,为气象行业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

刘冠英说:“我很幸运能见证学校从学院更名为大学。从学院到大学,不仅是名字的改变,更是学校内涵的提升。我们相信,成信大一定更加辉煌,成信人一定更加优秀。”

追忆往昔岁月,不忘赤忱初心。一家三代,当年怀着一颗建设气象行业的初心选择来到这里,见证和参与了学校的一段段成长发展,毕业后相继服务于国家气象行业。母校成了他们记忆里那道最明亮耀眼又不失亲切温暖的亮丽风景。回望母校,记忆中都是深深的恩情。

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们延续了一家三代的成信记忆,看到了一代代成信人的积极、坚定,看到了一代代成信人的求实、创新。学校培养了莘莘学子,熔铸了无数辉煌记忆,饱含了无数沧桑和热忱,在岁月的积淀中,愈发弥足珍贵。成信人的精神,已经深入了他们的内心。成信精神,是积极进取的鼓舞力量;成信精神,是“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博大情怀;成信精神是一种坚持,一种理想,一种信仰!

    (本文系学校党委宣传部彭忆于2016年8月根据刘晓华、刘鹏、刘冠英口述记录整理成文)

上一条:【成信故事】母校给我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下一条:【成信故事】萃英记忆——访成都气象学院时期第一任党委书记张玉昆

关闭

航空港校区 | 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 邮编:610225 | 电话:028-85966502

龙 泉 校 区 | 成都市龙泉驿区阳光城幸福路10号 | 邮编:610103 | 电话:028-84833333

蜀ICP备05006389号-1 Copyright 2003-2016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建议使用IE8.0,1024*860以上浏览